美团优选黯然收缩,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与美团闪购扛起即时零售大旗,标志着本地生活服务竞争进入新阶段。这股“万物皆可即时达”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消费习惯和零售格局。
对于早已身处变革洪流中的母婴实体门店而言,巨头的战略转向既是触达新客的机遇窗口,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狼”真的来了,母婴从业者该如何看清趋势,守好阵地?
弃社区团购
6月23日,美团旗下社区团购平台“美团优选”宣布关停全国18个省市业务,涉及上海、重庆、河南、河北等地区。目前仅广东(广州、深圳)及浙江部分区域维持运营,同时美团APP上的“美团优选”频道入口也已下线。
美团此次收缩动作,根源在于难以扭转的亏损局面。美团优选自2020年7月上线以来,便承载着开拓下沉市场的重任。为了能够一举拿到更多的份额,美团优选还采用低价策略,由此被市场监管总局点名,并收到了150万顶格罚单。
但即便如此,依旧是事与愿违,美团优选的表现不佳。
美团优选所属的新业务分部,从2020年-2024年分别亏损109亿元、384亿元、284亿元、202亿元和73亿元。五年时间,美团在新业务板块“烧掉”1045亿元!在此之下,2022年美团优选就出现了收缩动作,大面积关停西北地区的业务,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个省份,只有陕西得以保留。
2023年,美团在财报中坦言:尽管美团优选的效率有所改善,但亏损金额和亏损率依然显著,这个市场比先前的预期更艰难。主要原因在于①规模增长低于预期难以降低件均履约成本;②激烈竞争使商品加价率和降低补贴难。
2024年,美团在财报中直接不再披露美团优选的运营情况。显然,其对社区团购已经没有了早先的期待和耐心。2025年Q1,新业务分部仍录得23亿元亏损。面对连年的亏损,持续被拖累的业绩,美团为什么要挥刀断臂就不难理解了。
需指出的是,美团优选的亏损,除却上述提及的市场原因外,也离不开美团优选管理层的频繁换血。负责人从陈亮到郭万怀,再到整个组织架构的频繁变动。要知道,企业的发展经营需要公司内部正确的战略排布及高效的执行,可如果公司高层频繁变动,那么就意味着战略布局会很难达到统一,执行也会变得低速,再有就是新鲜血脉涌入必定要有一个磨合期,这无疑是一个内耗极大的过程。
对此,曾有外界声音指出:各种政策,各种方向来回折腾。曾经美团优选的品质是要比多多买菜高的,由此吸引的也是对品质要求高的客群,但是换了领导后要求跟多多比价,质量随着价格下来了,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把这部分客户全逼退了后。又换了一波领导,要求高品质,降冰衣,加价率也提高到了25%左右,这一波涨价把最后一批客户又逼退了。没有客户体量,拿什么支撑每天的运营费,配送费等各种费用?靠加毛利,靠薅供应商羊毛,这不是个恶性循环吗?
最终,美团优选这个进场时轰轰烈烈的项目黯然败退市场了。
捧即时零售
事实上,美团此举的目的还在于“转向”,意在抢夺“即时零售”这个潜力市场。其中,闪购业务将继续积极拓展品类,携手零售商品牌商伙伴进一步拓展门店和闪电仓,在3C家电、生鲜食品、酒水饮料、快消日百等品类持续优化体验;小象超市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生鲜食杂商品覆盖200个优质县级农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美团,阿里、京东,甚至是抖音都在此布局。据艾媒咨询统计,2025年,即时零售赛道竞争白热化。2月,京东依托京东物流与达达资源,推出主打快速配送与优惠让利的“京东秒送”;4月,美团发布独立品牌“美团闪购”,承诺“30 分钟好货到手”;4月30日,淘宝天猫将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设置一级流量入口。
说到为什么这么火?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要“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同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又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亦明确指出: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
与此同时,在消费者“即需即买即得”的需求催变下,即时零售从“食品外卖”向“万物外卖”转型。通过本地零售供给,结合高时效的配送,让实体门店货架实现虚拟化移动,同时消费者也得到更便捷、更即时的购物体验。随着运力的快速提升,零售产品从用户下单至配送到家的时间在不断地缩短,从半日达、小时达,逐步演进到如今仅需3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的极速送达。
在此之下,即时零售一直保持双位数的年均增速。从《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可见:2023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未来,在商超、门店、品牌商、电商平台、即时配送等共同发力下,我国即时零售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由此,不难看出即时零售的热度。
“狼来了”,母婴实体人如何守好自己的“村庄”?
由于即时零售是触达“本地”目标人群的端口,所以吸引了大量母婴门店布局。想依托第三方平台触及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有效解决实体门店的客流问题。同时,自身只需要负责线上的店铺运营以及线下的拣货打包,平台上庞大的骑手资源,让其具备了强大的履约配送能力。
尽管即时零售看起来很美,但对于实体母婴店却很危险。随着平台上的母婴即时零售玩家日渐增多,实体门店或将陷入新一轮激烈竞争中。因为平台上很难体现出门店差异化服务,而千店一面的买卖模式就注定了门店若想脱颖而出大规模获客,将不得不采取价格战并且要跟更多的门店厮杀。
更关键的是,当门店顾客逐渐习惯于在线下单并享受送货到家的便捷服务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周边存在更多的母婴门店。在选择产品时,顾客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优惠的门店。这相当于门店在为平台引流,并将原本忠诚度较高的顾客推向了其他门店。
另外,亲子坊的黎裕章在媒体采访时还坦言:“(即时零售平台型玩家)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费用的增加,如果线上引流来都是老客,便是亏的。人、货、场的费用和整体赋能费用总和肯定超过销售额的30%。”
更值得警惕的是,母婴门店你不只要跟隔壁老王争,还可能跟平台争。当美团闪购、淘宝闪送、京东秒送等平台纷纷推出自营业务,并销售跟母婴门店同质化的大牌和通品,门店将面临严峻挑战。若无法在价格上与平台抗衡,其会员资源可能被平台虹吸;同时,门店在渠道和流量获取成本上也难以匹敌平台的规模优势。
那么此时,母婴实体人如何守好自己的“村庄”?有三点建议:
美团等巨头重押即时零售,预示着本地消费“所见即所得”的体验已成为标配。对于母婴实体店,这绝非简单的“上线平台”就能高枕无忧。平台型即时零售在带来客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加剧、客户忠诚度稀释甚至平台自营竞争的风险。
7月15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其中指出,近期,部分平台发起的即时零售价格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依赖资本力量的低价竞争不仅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导致实体商家正常经营受挑战、商品品质缩水、服务标准下降、商家利润承压等连锁反应,严重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为守护市场公平、保障消费权益、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本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向全体会员及相关企业发出如下倡议:规范低价补贴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坚守经营底线,保障消费权益;构建多元竞争体系,树立长期经营理念;加强主动自律,强化合规管理;践行社会责任,守护行业生态。
守好自己的“村庄”,关键在于筑高墙、广积粮、深挖井:构建私域流量池掌握用户主权,深耕差异化选品避开价格红海,并极致放大线下专业服务与情感连接的核心优势。但母婴实体店唯有提高自身价值,才能在巨头环伺的格局中,不仅守住阵地,更能寻得新的生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