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母婴圈内关于健康的探讨不绝于耳。原因在于,大众健康意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反映到市场表现上,是主动性的健康消费、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在明显增加。面对这股浪潮,对各大品牌而言,无疑是一场凭硬实力接招的大考。
而秉承着“只做好营养”理念的维丽海斯,长期致力于围绕母婴家庭营养需求,持续进行产品优化与创新。即便是钙、铁、锌这类基础营养,也力求做精和做透。就在近期,其针对这三个细分品类分别推出一款新品,进一步回应消费者对“更优质营养”的期待。
那么,这三款产品究竟有何亮眼之处?又为何称得上“更优质”?
维丽海斯钙铁锌,开创基础营养元素高效利用“新纪元”
根据《2024—2025健康营养行业品牌渠道发展洞察》,2024年钙铁锌在抖音电商全球购平台支付成交金额同比增速100%。同时,《2024婴童营养品消费洞察白皮书》也显示,近一年淘天钙铁锌品类购买人数超过400万,同比增长32%。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消费市场对钙、铁、锌的高需求度。公开资料显示,钙、铁、锌作为人体必需的三种矿物质,是支撑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它们在骨骼健康、造血和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却表明,中国居民人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供应充足,但维生素、矿物质(如铁、锌、钙)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量需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有学者针对宝宝16683例0-7岁进行营养调查,发现钙铁锌缺乏的宝宝占10-15%¹。也正因此,相关指导意见指出,足月儿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儿从4月龄开始可额外服用铁剂²;7月龄开始可额外补充锌³和钙⁴。
基于此,铁、锌、钙等基础营养素层出不穷,大健康市场成为近乎标品化的存在。这种环境下想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并非易事,但维丽海斯用脂质体专利技术作为突破点,通过双分子层结构实现营养元素的精准靶向投放,减少了无效消耗,开创基础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新纪元。
维丽海斯向笔者介绍道:“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与细胞膜的脂质组成一致,所以更具有亲和力,能够免受胃酸和胆汁破坏,延长其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使脂质体包裹的营养素在体内循环时间延长,能够更长时间地与靶细胞接触,提高吸收率。而且脂质体具有立体高效的靶向性,这种精准投放机制避免了载体在体内的无效分布,靶向营养的利用率可达90-9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维丽海斯脂质体原料选用的是一种因供应紧张、价格昂贵的高端营养素原料“葵花卵磷脂”。据了解,葵花卵磷脂不涉及转基因,过敏风险极低。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组成,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这使其具有极佳的乳化特性,能使钙、铁、锌以更均匀、更稳定的状态存在于产品中,确保营养体验始终如一。
而这为维丽海斯的基础营养系列赋予了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力,也彰显了维丽海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消费者的诚意。
“专利技术+科学配方”击破喂养痛点,精准赋能儿童健康成长
凭借此坚实基础,奠定了维丽海斯此番推出的钙、铁、锌三款新品的卓越品质。然而,当笔者进一步细致拆解这三款产品,发现亮点远不止于此。维丽海斯还从原料选择,到配方设计,再到专利技术加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精益求精的打磨。
众所周知,钙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矿物质元素,在儿童时期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充足的钙摄入不仅是保证正常发育的“基石”,生命早期积累的峰值骨量更对一生的骨骼质量产生着深远影响。但现实问题是,传统补钙往往陷入两大困境:要么是补了不吸收,要么未沉积到骨骼,难以真正转化为 “有效养分”造成浪费。
是以,维丽海斯BASIC高钙浓缩饮液采用“甘氨酸钙+D3+K2”黄金三角配方。结合脂质体专利技术,确保钙元素高效直达骨骼靶点,D3激活肠道内的钙转运通道大幅提升吸收所有来源钙的效率,K2引导钙优先沉积于骨骼避免其在血管壁堆积。真正实现 “补钙不浪费” ,每一滴营养都能转化为助推宝宝成长的能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维丽海斯不止关注每一滴钙的吸收,更关心孩子使用后的舒适体验。传统钙剂易引发便秘,对肠胃较为敏感的儿童尤为不友好。因此在这款产品中除了使用了脂质体技术包埋,避免肠道刺激,还特别添加脱活乳酸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温和改善补钙后的肠道不适,让孩子轻松吸收,无负担成长。
而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锌与铁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锌促进身体与智力发育,并参与免疫与食欲的调节;铁则负责体内氧气的运输与组织呼吸,是维持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的核心。然而,传统锌剂和铁剂长期存在“吸收难、刺激大、喂服难”等痛点,让许多母婴家庭陷入“想补却不敢补”的困境。
据了解,不少孩子在服用后容易出现恶心、腹胀、腹泻等肠胃反应,敏感体质孩子反应更明显。更让家长头疼的是,传统锌剂的金属腥味、铁剂的铁锈味,常引起孩子的本能抗拒,导致每次喂服都如同“拉锯战”。即便勉强服用,也因适口性差、吸收效率低,难以达到理想的补充效果。
针对这些难题,维丽海斯BASIC富锌浓缩饮液采用了“脂质体&Albion® TRAACS® 双专利甘氨酸锌”技术。使本身吸收率已达95%的甘氨酸锌,再结合脂质体技术实现靶向输送,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吸收效率,增强机体自护力。同时,脂质体技术进一步保护甘氨酸锌,使它在胃酸环境中保持稳定,不释放游离金属离子,从而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维丽海斯BASIC富铁饮液则依托专属的“LIPOFER®脂质微囊包裹技术”,将焦磷酸铁包裹于磷脂结构中,有效隔绝胃酸干扰,确保铁元素精准抵达肠道吸收位点。其生物利用度较传统铁剂提升2.7-4.7倍,在持续16周的补充监测中发现受试者铁蛋白较对照组提升了79%⁵,并且依从性好,无不良反应报告。真正实现“补铁不伤胃”,助力机体的血红蛋白合成,元气满满。
此外,两款产品均针对“喂服难”问题进行了口感优化。通过天然甜菊糖苷调和出清新甜润的口感,摒弃了传统补充剂的异味,让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长更省心。真正做到“补得进、吸收好、无不适”。
需要指出的是,维丽海斯的BASIC系列新品中,除了钙、铁、锌三大矿物质营养补充方案外,其还推出了两款维生素营养产品——ADE滴液与D3K2滴液。
其中,ADE滴液遵循VA:VD=3:1科学配比,协同促进皮肤黏膜、视力与骨骼发育;而D3K2滴液则以高纯度MK-7型K2与活性D3(胆钙化醇)打造黄金组合,精准聚焦骨骼代谢核心需求 。D3引钙入血、促进肠道钙吸收,K2引导钙精准沉积于骨骼与牙齿,避免软组织沉积,强化骨骼代谢通路。
两款产品均搭载有机MCT油包裹技术,既能抵御胃酸破坏,又能让营养直抵小肠提升吸收效率,且配方温和无胃肠负担,即便是消化差、吸收弱的孩子,也能轻松获取关键营养。
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中提及,无论消费市场怎么变革,只有真正好的产品才能持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而将产品力拉满,全方位适配消费升级需求的维丽海斯,正凭此在内卷的营养品赛道内突围。
近70年深耕,强大创新力赋予品牌在同质化环境站稳脚跟的底气
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同理,一个品牌能够在产品端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的背后,离不开产业链深层的实力积淀。而深谙其道的维丽海斯,早已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卓越的制造水平”双重支撑。
据了解,维丽海斯隶属于西班牙最大的研发中心及顶尖的实验室之一的LABORATORIOS GLOWER(歌露沃实验室)。自1955年以制药级实验室身份起步,歌露沃实验室成立至今近70年来,一直在营养食品补充剂领域埋头深耕。
这期间,其一方面汇集全球尖端科研人才,持续升级国际先进实验设备,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建立多个生产基地,把产品转化、稳定供货、品质把控等关键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细水长流,累积成渊。截至目前,其已与国内外众多学术组织和实验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如西班牙巴勃罗·德·奥拉维德大学、西班牙圣帕布洛大学、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西班牙营养与保健协会等,并拥有多项产品技术专利。
除此之外,其还取得了欧盟天然安全食品认证,并构建了当前市场上较为完备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原料库”。据公开资料,植物营养素,亦称植物化学物,广泛存在于蔬果及谷物等自然植物之中,为人体带来非基础却至关重要的营养补给。
同时,歌露沃实验室所生产的营养食品补充剂从原材料的质量、化学、微生物多维度检测,到生产阶段遵循欧美最高质量标准,用全流程的品控体系,确保每一滴饮液的成分真实、品质稳定,真正做到 “标签所示即产品所含”。
在消费者对健康营养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维丽海斯的稳扎稳打,不仅让产品持续获得创新突破,更成为品牌在营养品赛道同质化背景下站稳脚跟的底气。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其长期主义的决心。面向未来,随着新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维丽海斯的成长路径清晰,值得期待。
注释&参考
1、赵锋,吴志辉,徐两蒲. 学龄前儿童外周血中铜 锌 钙 镁 铁元素测定结果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 24 (11): 1213-1215.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17.11.023.
2、《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
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7版)
4、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
5、Mariné-Casado, R., Tobajas, Y., Antolin, A., Negra, T., Connolly, A., Alcaide-Hidalgo, J. M., & Caimari, A. (2025).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on sources on bioavailabil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in iron-deficient rats. Scientific Reports, 15, 21033.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07202-3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