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直播间对母婴行业的启示:真正的销量,始于尊重和听懂

当“双11”的喧嚣归于沉寂,当GMV增长不再作为唯一的狂欢注脚,我们在一片“静悄悄”之中,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商业的本质正在回归。“董宇辉直播间”以18亿的销售额逆势破局,核心并非复杂的玩法,而是直指“人心”的信任经济。

这对于陷入同质化内卷、信任危机与创新困境的母婴行业而言,无疑是一记洪亮的警钟。当消费者日益理性而又渴望情感共鸣时,母婴品牌是继续在“技术陷阱”与“焦虑贩卖”中迷失,还是选择俯下身来,真正读懂并尊重你的顾客?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静悄悄”的双十一与“不沉默”的董宇辉直播间带给我们的启示里。

“双11”沉默,“董宇辉直播间”不沉默

不出所料,2025年“双11”再一次被评为史上最沉默、最安静、最静悄悄的“双11”......

据星图数据监测显示,2025年10月7号-11月11号期间,全网销售总额约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¹。不仅“定金”、“尾款”等复杂玩法消失,各大电商平台战报也集体隐身。

2025年,“双11”相关搜索量已经连续第6年下降(百度搜索指数),曾经的全民狂欢逐渐走向落幕。但就在整体增长失速的大背景下,董宇辉直播间还是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创造了新的销售奇迹。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自10月9日大促启动到10月底,董宇辉领导的“与辉同行”直播间累计销售额突破18亿元。其中,10月9日-11日仅3天的时间内,直播销售额就超过了3亿元,首日单场GMV达1.9亿元,刷新了抖音双11预售期的销售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董宇辉未出镜的美妆专场也实现了7500万至1亿元的销售额。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董宇辉直播间的核心破局点是什么?

在2025年电子商务大会上,董宇辉指出:“说到底,商业的终点是人心,能打动人的当然有价格,但更多的是价值。价格和价值是两回事,能留住人的从来不只是卖点,更多的时候需要信任。”

经历过各种大促的营销套路,消费心理正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一边是消费理性的归位,一边是被各种出其不意套路“欺骗”后的信任赤字。他们不再轻易被“限量”、“特价”等营销手段打动,而是追求更简单、更真实的购物体验。

对此,第三方机构群脉MAI总结道,“今年‘双11’期间,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理性化与情感化双主线并行的特征,一边精打细算,一边为情感价值买单。”

不难看出,董宇辉直播间的知识付费+情怀营销以及其延伸出来的消费信任,恰好击中当下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在介绍五常大米时,董宇辉说“家的味道,是童年时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这种“人本位”的叙事方式,让消费者在情绪上与产品产生强烈的连接,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变,与消费者建立自然信任关系。

当董宇辉指着身后的沙发,真诚地告诉消费者“接触面是真皮,其他部分是皮革”时,这种看似简单的坦诚,其实正是当下消费者最缺少的尊重。

“尊重缺位”同样体现在母婴行业中,当一部分母婴店老板为了开单清库存,恶意贩卖育儿焦虑并引导过度下单时;当母婴店为了开大单,给消费者捆绑销售一些可有可无的营养品时。拭问,行业“下限”在哪?

要知道,母婴行业的本质是一盘信任生意,建立在复购和转介绍之上。所以,当“消费信任”与“尊重消费选择”成为今天母婴市场的最大痛点时,我们可以从董宇辉直播间中,找到哪些值得借鉴的内容以积极“自救”?

“以人为本”,“董宇辉直播间”启示录

随着母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迭代更新速度空前,不乏有一年能推出百来个SKU的品牌,可创新的源头是“跟风”、“抄袭”甚至是“天马行空”。

但真正成功的产品创新绝非简单的成分堆砌或概念炒作,而是要深入理解并解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一些缺乏“人本位”思想、盲目跟风的产品,即便有再强大的背景或营销,也难逃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诘责的命运。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看看那些忽视脱离市场需求的母婴品牌或市场都是如何“折戟沉沙”的。

忽视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宝幼(BabyPray)

背靠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京城皮肤医院集团,专业婴童护肤品牌宝幼从诞生起,就打着“医研共创”特色招牌,解决婴幼儿湿疹、肌肤干痒等常见问题。

在婴童护肤赛道,宣称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医研共创”模式并不少见,但许多品牌的核心成分与技术严重同质化,未能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力。

宝幼团队在闭店公告中坦诚,失败主因是“过度专注研发而忽视营销”,导致“没让更多人认识”。这背后反映的深层问题是,研发陷入了自我陶醉的“技术陷阱”,没能将专业的医疗资源转化为普通宝妈能感知并信任的价值。

是以,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包装不好看、面霜质地太厚重、膏体难推开、太黏腻等消费评价不胜枚举。

“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无法自拔”,宝幼的清退离场正是不尊重消费需求的最直接后果,只有尊重“宝宝肌肤需求、家长决策逻辑”的品牌,才能获得消费信任。

被市场拒绝的“创新”:Rini

2025年11月,加拿大一位拥有数千万粉丝的亚裔演员兼企业家推出了名为Rini的儿童护肤品牌,产品包括面向3岁以上儿童的面膜等。此产品一经发布,便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大量批评。

许多消费者认为,让低龄儿童使用面膜等复杂护肤品“完全不合时宜”,这是在向孩子传递错误的审美标准,推广对发育中皮肤非必要甚至可能有害的产品。而品牌方鼓吹的“自我照顾”理念,与儿童“应该去玩耍、弄得脏兮兮的”的天然成长需求,产生了根本性的对立。

因此,在品牌官方的Instagram账号下,充满了消费者的失望和批评之声,认为这一产品线“令人失望”、“非常奇怪”。几乎一边倒的负面舆论,使得该系列产品从诞生起就举步维艰。

同质化竞争失控:奶粉、母婴营养品

在母婴行业两大核心品类——奶粉和营养品领域,同质化竞争已严重失控。2025年一季度母婴市场数据显示,儿童奶粉市场中“益智”与“长高”已成为产品功效宣称中的高频关键词(尼尔森数据)。

但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超过70%的儿童奶粉在配方上存在高度相似性,所谓的创新往往只是对0.5%-1%的微量成分进行调整。”

这种配方雷同现象在营养品领域更为明显。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直播带货调查结果显示,69%宣称功效的食品涉嫌误导消费者。这些产品在成分搭配上呈现惊人相似,大多围绕钙铁锌、维生素、DHA等基础成分进行简单组合²。

面对母婴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尊重消费选择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今天的母婴消费主力,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90后、95后和00后,她们育儿观和消费观与此前母婴消费人群天差地别。所以,品牌出新亟需脱离自己的“艺术”,睁眼看世界!

纸尿裤品牌“柔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量用户在浏览完L号纸尿裤后,并没有直接购买,而是跳转去搜索“宝宝红屁屁怎么办”、“夏季纸尿裤推荐”。

对于大月龄宝宝的家长来说,随着宝宝活动量增加,“防侧漏”和“透气防红臀”成为了新的痛点。她们担心的不再是“漏不漏”,而是“闷不闷”³。是以,围绕大月龄纸尿裤产品的创新,“闷不闷”才应该是关键词。

总而言之,今天的母婴市场从不缺少新品,缺少的是真正尊重且能读懂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今年4月,在董宇辉直播间里,一位网友评论:“要马油。”

马骞说:“夏天了,咱们换一款产品,这个可能稍微有一点油。”

董宇辉说:“你别管,她要啥你给她找啥,不要教育消费者。”

或许,尊重并听懂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当下母婴行业亟需研学的一课。

参考资料:

1.《董宇辉双11期间销售额超18亿元 策略调整应对行业转型》,网经社

2.《69%宣称功效的食品涉嫌误导》,中国消费者报

3.《数据驱动震撼揭秘:母婴用户画像竟藏这些秘密》,观远数据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最近文章
  • * 暂无运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