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贝贝汪晓翠:从卖货转型卖解决方案,新时期实体母婴的破局之道

在母婴行业持续洗牌的背景下,实体门店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重塑消费者信任,成为从业者共同面临的课题,母婴行业已经来到“价值升维”的关键时刻。

深耕母婴行业15年,亲子贝贝的创始人汪晓翠走出了一条,从传统零售到专业服务的成功转型路径。这家扎根于安徽芜湖的母婴品牌,不仅见证了行业的起伏,更以独特的经营哲学,为行业寒冬中的从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是以,金字招牌探店记小分队来到了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安徽芜湖,实地探访汪晓翠的母婴实战生意经。

母婴线下消费回暖,实体重要性凸显

2010年,母婴行业正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多数商家以中小型店铺为主,追求快速周转。彼时,刚跨界进入母婴行业的汪晓翠,却选择了一条看似有些“冒进”的路径——开了一家面积超100平方米的大型母婴店。

她认为,母婴消费的核心是信任与体验。“我觉得宝妈们需要一站式母婴购物服务,孩子也需要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汪晓翠表示,“大店不仅可以让商品陈列更加丰富,还能通过游泳馆、互动区等多个场景增强用户粘性。”

这种重投入的决策,起初被同行视为冒险,如今构成了“亲子贝贝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同样,大店模式的背后,也是汪晓翠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从她对婴配粉品类的坚守中就可见一斑。

在电商价格战、渠道内卷、出生率降低三座大山下,婴配粉、纸尿裤等品类的利润缩窄,“付出远远大于回报”成为常态。

基于此,利润和客单更高的营养保健品成为实体母婴店的新宠儿。换言之,对很多转型后的健康调理型母婴店来说,婴配粉很“鸡肋”。

在近两年的市场调研中,就有不少母婴店老板告诉笔者,已经抛弃或正在抛弃婴配粉、纸尿裤等,专攻营养保健和母婴服务品类。

但汪晓翠坚持认为,无论新生儿数量降到多低,婴配粉永远都是刚需品,母婴店里一定要有婴配粉。“因为奶粉是一个能接触顾客的窗口,可以通过奶粉品类去了解顾客的一些状况,放弃它等于放弃了一个信任建立的机会。她解释道。

据了解,亲子贝贝」中婴配粉销售额占比始终稳定在40%以上,高峰期达到70%这种“不赚快钱”的韧性和坚持,让其在“内卷”的市场竞争中坚守“基本盘”,并为后续往更深度的专业服务延伸奠定了基础。

“龙年龙宝宝增多,且婴配粉是刚需品,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后期拼的是选品、专业以及实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价合理,还是可以做的。”汪晓翠表示。

此外,汪晓翠还发现了一个趋势:母婴消费正在回归线下。

尽管行业普遍唱衰线下,汪晓翠却察觉到了回暖的迹象。“游泳馆的宝宝变多了,顾客开始回归实体店。”

众所周知,疫情培养了线上母婴消费习惯。可要知道,网购也是假货的重灾区,对于婴幼儿口粮的选购,新生代宝妈们总是慎之又慎。

“所以妈妈们最后都会回归实体门店,因为像我们的导购员都是在母婴行业待了10年以上的老人了,育儿专业足够强且经验丰富,价格也不比线上贵。”汪晓翠说道。

此外,线下有不可为线上替代的“温度”:紧急情况下的即时服务、商品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客户也总是因体验留存。“线上解决效率,线下解决信任。”她总结道。

与此同时,很多家长潜意识里都有一个误区,即线下母婴产品比线上贵,但实际上价格相差并不大。汪晓翠告诉笔者,“很多家长进店后会发现,线下价格并没有很贵,线上可能也只便宜一点。”

从商品到服务,专业化转型才是破局的关键

后疫情时代,母婴行业迎来剧变。线上冲击、出生率下滑、消费者认知升级,迫使实体门店重新思考价值。

汪晓翠的应对策略是:卖货转向解决问题她将调理品(如保健品、药浴包)和儿童推拿纳入经营板块,并独立运营游泳馆与产康服务。时至今日,调理品销售额占比已达30%,成为增长引擎。

不过,这一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员工对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保健品存在“智商税”质疑。汪晓翠的策略是用案例说话。通过解决儿童肠道问题、过敏等实际案例,员工逐渐建立起专业自信,顾客也从“试试看”转为主动复购。

当宝妈发现孩子睡眠改善、体质增强时,信任自然形成。她强调。与此同时,门店严格划定服务边界:我们不扮演医生角色,只解决日常小问题。这种务实态度,既规避了过度承诺的风险,也让服务更具可持续性。

此外,专业化还体现在选品逻辑上。汪晓翠拒绝追逐网红品牌,而是聚焦“品牌力+性价比”平衡的产品。配方相似时,优先选择价格亲民的,宝妈养娃不易,我们要替她们考虑。她坦言。这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选品策略,让「亲子贝贝」在供应链动荡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口碑。

寒冬过后,活下来的不会是机会主义者,而是真正专业服务母婴店汪晓翠坦言道。如今的「亲子贝贝」已从单一母婴店进化为涵盖商品、健康管理、教育服务的综合体。

这种转型并非追逐风口,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当行业从“粗放扩张”走向“精耕细作”,唯有回归服务本质,才能赢得长久生存。

母婴行业的变革,本质是一场关于信任与效率的博弈。汪晓翠与“亲子贝贝””的故事证明,实体门店的价值从未消失,只是需要以更专业、更综合的姿态重新激活。当价格战退潮,那些能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情感链接的门店,终将在新一轮周期中站稳脚跟。

正如她所言:不是因为行业难做而放弃,而是因为难做,才要做得更好。这或许正是母婴从业者在不确定性时代,最需要的定力与智慧。

从传统零售到健康调理的转型,本质是一场从“卖货”到“卖解决方案”的认知升级。「亲子贝贝」的案例证明,在母婴行业,唯有深度洞察需求、构建专业壁垒,并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金字招牌”。

记录优秀母婴实体故事,寻找行业新增长,金字招牌探店记一直在路上!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最近文章
  • * 暂无运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