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制品行业面临消费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行业整体承压。随着4月底,所有上市及挂牌乳企披露2024年财报及部分2025年一季度业绩,各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明晰。
据不完全统计,在21家乳企中,仅5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线增长,13家呈现双线下滑态势,剩余3家则为增收不增利或增利不增收。那么在增长和下滑之间,有哪些财务信息细节值得关注?
5家乳企营收、净利双线增长
以奶粉为主营收的澳优、飞鹤和贝因美
2024年,澳优、飞鹤和贝因美三家乳企实现双线增长。总营收分别为74.02亿元、207.49亿元和27.73亿元,股东应占溢利(或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35.70亿元和1.03亿元。其中,贝因美在2025年Q1依旧维持着双增表现。
从业务层面看,三家乳企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奶粉”业务。澳优、飞鹤和贝因美分别收入58.06亿元、190.62亿元和25.0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比例为78.4%、91.9%和90.43%。
以原料奶为主营收的优然牧业、原生态牧业
除此之外,优然牧业和原生态牧业两家上游企业也同样实现了双线增长,总营收分别为200.96亿元、25.5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6.91亿元、2.97亿元。两家乳企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原料奶业务”,其中优然牧业收入151.01亿元,占总营收75.14%%;原生态牧业收入25.52亿元,占总营收100%。
这两家乳企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其一是因为大宗原料价格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奶价下行对行业的冲击,其二是优然牧业大力开拓线上「聚牧城科技」平台及线下奶牛超市渠道发展,优化营销策略,强化「产品+服务」战略;而原生态牧业则主要依靠的是飞鹤和伊利,贡献的收益分别占该集团总收益的94.0%及4.7%。
2家乳企增收不增利,1家乳企增利不增收
骑士乳业、天润乳业增收不增利
2024年,骑士乳业、天润乳业业绩纷纷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总营收均较2023年“单位数”增长,分别为12.97亿元、28.04亿元。
但股东应占溢利(或归母净利润)却大幅减少,其中天润乳业同比减少69.26%,至0.44亿元。骑士乳业同比减少108.20%至-0.08亿元。
从业务层面看,只有天润乳业的“注意力”没跑偏,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乳制品制造业,26.1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93.31%。而骑士乳业的半壁江山则是由生鲜乳和白砂糖组成,前者占总营收33.71%为4.37亿元,后者占总营收27.19%为3.53亿元。
2025年Q1,骑士乳业依旧维持着增收不增利,总营收3.70亿元,同比增加55.88%;归母净利润1065万元,同比减少38.70%;不过天润乳业营收、净利则变为了双减,总营收6.25亿元,同比减少2.50%;归母净利润-7330.36万元,同比减少1713.36%。
新乳业增利不增收
21家乳企中,只有新乳业一家是“增利不增收”。总营收106.65亿元,同比减少2.93%;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加24.80%。而这背后的原因并不神秘,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
2024年,新乳业总营业成本下降了5.36%,其中营业成本下降4.9%,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原奶价格的下行周期。此外,持续推进“鲜立方战略”使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收入同比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2025Q1,其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
13家乳企营收、净利双线减少
两大乳制品行业龙头:伊利、蒙牛
在这次统计中,有近六成的乳企营收、净利双线减少,就连“伊利、蒙牛”两大龙头都没逃过。据披露,2024年伊利和蒙牛总营收分别同比减少8.24%至1157.80亿元、10.09%至886.7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或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18.94%至84.53亿元、97.83%至1.05亿元。
从业务层面看,拖累伊利业绩的有两大板块。其一是液体乳收入同比下降12.32%至750.03亿元;其二是冷饮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8.41%至87.21亿元,二者下滑的原因相似,包括销量下降、产品结构调整、销售价格和材料价格变动。不过在2025Q1,伊利总营收330.18亿元,同比增加1.35%;归母净利润48.74亿元,同比减少17.71%。
而2024年蒙牛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四大块业务均同比下滑,主要是因附属公司贝拉米和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录得亏损,分别为39.81亿元、3.49亿元。
靠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的健合集团
再看H&H国际控股(健合集团),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6.28%至130.5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109.23%至-5372.10万元。
这一年,健合集团主要靠ANC板块(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支撑起51.3%的营收。除此之外,PNC板块(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也在快速增长,贡献了15.1%的收入。BNC板块(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虽然占总营收比例33.6%,但却同比下滑25.8%至43.8亿元。
据财报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因药店渠道流量萎缩,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的销售额为8.1亿元,较去年同期更是下降了32.9%;2024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售额为31.9亿元,对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24.9%。
面对婴配粉板块的下降,财报中将其解释为“下降主要由于完成新国标过渡所需时间较预期长所致”。对此健合集团的管理层坦言,完全消化旧国标库存将延续至2025年上半年,对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形成了持续考验。
上游牧场: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西部牧业、庄园牧场
说到现代牧业,其业绩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2024年即便积极推动各项降本增效措施,但总营收同比减少1.51%至132.5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908.84%至-14.17亿元。主要原因在于,养殖综合解决方案录得收入达28亿元,同比减少12.4%。
而其原料奶业务收入,可以说是靠“薄利多销”。2024年,其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61元/公斤,同比下降10.4%。原料奶总销量约为289.3万吨,同比增加13.6%。
事实上,2024年大部分上游牧场的日子都不好过。
例如,“中国圣牧”总营收同比减少7.61%至31.2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176.09%至6549.5万元;“澳亚集团”总营收同比减少6.13%至36.8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159.68%至-12.69亿元;“西部牧业”总营收同比减少16.46%至9.3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84.92%至-1.19亿元;“庄园牧场”总营收同比减少6.87%至8.9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04%至-1.66亿元。
甚至2025年Q1,西部牧业营收和净利依旧双减,总营收同比减少20.87%至1.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29.95%至-981.34万元。而庄园牧场变为增利不增收,总营收同比减少6.61%至2.1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41.85%至-2595.08万元。
区域型乳企:燕塘乳业、光明乳业、皇氏集团、阳光乳业、三元股份
在本次统计中,唯有“光明乳业”和“燕塘乳业”是2024年和2025年Q1两个报告期都呈现营收和净利双减的区域型乳企。
具体来看:
2024年,光明乳业和燕塘乳业总营收分别同比减少8.33%至242.78亿元、11.18%至17.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25.36%至7.22亿元、43.03%至1.03亿元。
2025年Q1,光明乳业和燕塘乳业总营收分别同比减少0.76%至63.68亿元、11.81%至3.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18.16%至1.41亿元、46.17%至869.84万元。
从业务层面看,光明乳业“乳制品”和“牧业”两大板块均不太给力,尤其是后者牧业,收入同比减少了41.74%,且毛利率也同比减少了9.03%。原因在于受市场行情影响,饲料业务收入下降。而乳制品收入同比减少4.56%,毛利率同比减少1.30%。同样,燕塘乳业的食品制造板块均表现乏力,收入同比减少11.13%。
从地区层面看,上海作为光明乳业的大本营,占总营收的27.72%。但是纵览2024年的表现,却也难逃缩减的命运,收入同比减少5.39%。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净亏损4.50亿元。而燕塘乳业的大本营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占总营收比重74.61%,同比减少11.80%。
除此之外,皇氏集团、阳光乳业和三元股份则都是在2024年营收、净利双减,但2025年Q1变为增利不增收。
具体来看:
2024年,皇氏集团、阳光乳业和三元股份总营收分别同比减少29.21%至20.46亿元、1.09%至5.19亿元、10.73%至70.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1110.73%至-6.81亿元、同比减少1.09%至1.15亿元、77.44%至0.55亿元。
2025年Q1,皇氏集团、阳光乳业和三元股份总营收分别同比减少6.90%至4.46亿元、3.62%至1.05亿元、19.45%至1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10.05%至568.34万元、2.58%至2206万元、20.85%至8782万元。
其中,三元股份指出,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的主要原因为2023年5月转让首农畜牧部分股权等事项取得了收益,增加2023年度利润,2024年度无该收益。但是从业务层面看,其仅剩的乳制品业务也同比减少了7.94%。从地区层面看,大本营北京2024年同比减少了28.79%。
而皇氏集团的主营业务2024年收入都出现大幅缩减,占营收比重80.41%的乳制品、食品板块,收入同比减少18.96%;占营收比重8.69%的信息服务、信息工程板块,收入同比减少29.22%,占营收比重4.95%的光伏组件销售、EPC业务及其他板块,收入同比减少70.12%。具体到地区表现上,西南地区收入同比减少36.44%。
阳光乳业的业务分为5个板块,包括常温乳饮料、常温乳制品、低温乳饮料、低温乳制品、乳粉。但在2024年,除常温乳制品和乳粉实现增长外,其余全部是同比减少。且江西(含南昌)同比减少超过10%。
2024 年乳制品行业整体面临较大挑战,多数企业业绩下滑,仅有少数企业通过业务聚焦、成本控制和渠道拓展实现了增长。2025 年一季度,部分企业业绩出现回暖迹象,但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原料价格波动、消费需求恢复缓慢等因素仍将影响企业的经营表现。未来,这些乳企会怎样应对市场变化,值得关注。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