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场:本土乳企持续景气 ,外资乳企阶段承压

据粗略统计,截止8月31日,国内外共有27家上市、挂牌的乳企披露了2021财年中期数据。整体来看,国内市场头部企业继续领跑,上游奶牛养殖延续景气周期,小部分乳企实现扭亏,而外资头部品牌在中国市场虽有所回温,但增速依旧放缓,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百亿俱乐部”已有4位成员其中光明持续掉队

从财报上来看,2021年刚过半,国内乳企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中国飞鹤就分别以营收565.06亿元、459.05亿元、142.64亿元、115.44亿元,稳居“百亿俱乐部”阵营,并且4家乳企合计营收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过半。

从左到右: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中国飞鹤

不过就净利润排名来看,上两位数的仅有3家,其中伊利以53.22亿元遥遥领先,飞鹤、蒙牛分别以37.40亿元和29.47亿元居于第二、第三位。而营收排名第三的光明乳业,净利润只有个位数。

根据财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光明净利润大幅下滑了16.81%至2.6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只有1.95亿元。所以相较于其他三家乳企,光明的走势并不“光明”。

而究其缘由,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前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的新西兰新莱特发生亏损,成为了拖累光明本次业绩的主因。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西兰新莱特实现营业收入31.2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1.74亿元基本相当,但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盈利2.76亿元转为亏损0.76亿元。

对于此亏损,光明表示有四个原因:①全国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下原奶价格的大幅上涨;②新西兰海运运力不足造成的出货量减少;③国际海运成本大幅上调;④关键客户跨境销售渠道收到疫情影响等。

有业内人士猜测,光明口中的关键客户就是网红奶粉品牌a2。众所周知,新西兰a2牛奶公司斥资4790万新西兰元收购了新莱特8.2%的普通股,让其一直为自己代加工。

然而,近两年来,a2的业绩走势一直不太乐观。8月26日,a2牛奶公司发布2021财年年报(2020年6月30日-2021年6月30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受疫情和中国配方奶粉市场变化影响,a2营收同比下降30.3%至12.1亿新西兰元,税后净利润同比下降79.2%至8070万新西兰元。

其中a2婴幼儿营养板块收入为9.14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35.8%。其中,中文标签婴幼儿营养品营收同比增长15.4%至3.899亿新西兰元;英文标签配方奶粉销售额大幅下滑51.8%至3.57亿新西兰元。

在此之下,a2接二连三的下调预期业绩,这也导致新莱特受到负面影响。在去年12月21日时发布公告称,调低预期业绩:2021财年公司整体税后净利润将大约是去年的一半,婴儿配方奶粉的总销量将比2020财年低约35%。

需要注意的是,a2在早前还以2.685亿新西兰元收购了Mataura Valley Milk (下称“马陶拉乳业”) 75%的股份,并在今年8月完成了此项交易。那么未来a2主要业务是否会转移?同时,面对国内外乳企品牌对A2奶源的应用,a2未来几何?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从财报上来看,蒙牛旗下以雅士利和贝拉米为代表的奶粉业务实现收入25.47亿元。而今年上半年,雅士利国际为蒙牛贡献了21.57亿元的收入和0.44亿元的净利润。这也意味着,曾一度被蒙牛寄予厚望的贝拉米,可能仅为蒙牛带来了不到4亿元的收入。

而将奶粉作为主营业务的飞鹤,自2016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了。据悉,近两年,飞鹤在聚焦主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延伸业务曲线,针对3岁以上儿童奶粉市场,推出星飞帆四段、茁然系列等产品,并对有机、成人奶粉等领域进行布局。

飞鹤方面透露,其要在2023年实现350亿元的销售目标。从单轮驱动到多轮驱动,可以看出飞鹤稳坐国产奶粉第一把交椅是有证可循的。至于未来飞鹤能否捍卫住自己的地位,还需交给时间来检验。

健合下滑超3

紧随在上述四家乳企后面的是,H&H国际控股(健合)、新乳业、澳优、三元股份,分别营收54.24亿元、43.16亿元、42.71亿、40.02亿。但结合净利润来看,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为澳优、新乳业、三元净利润均呈正向增长,分别实现5.94亿元、1.46亿元,1.46亿元,仅有健合同比下降30.17%至5.01亿元。

从左到右:H&H国际控股、新乳业、澳优、三元股份

据悉,健合的主要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BNC)、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ANC)以及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板块(PNC)。

从财报中获悉,报告期内,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BNC)共实现营收为30.67亿元,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2%。主要是因为健合赖以实现大跨步的益生菌补充品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近乎是拦腰斩,仅创下4.64亿元的收入,同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5.8%。

其实在一季报中,健合的益生菌补充品细分收入就已经出现36.6%的断崖式下跌至2.47亿元,两者对比来看,第二季度益生菌业务的表现还不及第一季度。不过这疲软态势健合集团在一季报公告中便已打过预防针: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益生菌业务将表现疲软。看来对于益生菌业务的暴跌,健合集团也是束手无策?

而澳优、新乳业、三元也各有忧虑。首先,根据财报显示:澳优主要收入增长依然来自奶粉业务。今年上半年,澳优自有品牌配方奶粉业务录得营收37.41亿元。其中,牛奶粉业务营收为20.53亿元,同比增长16.9%;羊奶粉业务营收为16.88亿元,同比增长2%。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澳优业务发展呈现“牛快羊慢”趋势。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因为羊奶粉竞争加剧,从目前市场形势来看,除了陕西羊奶粉产业群外,还有较出名的蓝河、宜品,甚至还吸引了飞鹤和君乐宝的入局。

根据多个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羊奶粉市场规模按零售额统计于2020年已近200亿元。市场的扩容之下,竞争加剧已经不可避免,这也意味着,澳优要提高警惕了。

再来看新乳业,去年,该乳企董事长席刚透露,新乳业的新目标要实现三年倍增,即在2020年(全年营收约67.48亿元)基础上,2023年合并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率均不低于95%。

从上半年的走势来看,新乳业若想在今年达成第一阶段目标的话还需提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有着13家自有牧场和16家乳制品加工厂,这为新乳业带来了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成为了悬在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这些公司出现负面的变动,对于新乳业而言可能都是打击。

说到三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的-1.01亿元相比,实现了扭亏。但从财报中可见,除了业绩有所回升外,其实三元对北京麦当劳有着高度依赖性。由于直接持有北京麦当劳50%的股份,2017-2019年,按权益法确认,北京麦当劳分别为三元贡献1.87亿元、2.29亿元和2.34亿元的账面投资收益。

今年上半年三元更是从北京麦当劳那里得到的本年账面投资收益约为1.1亿元,说明其获利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并且该笔款项也存在不稳定性,存在一定风险。

上游牧场整体回温

作为上游牧场的代表,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上陵牧业、西部牧业、庄园牧场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增,而原生态牧业则是增收不增利。

其中优然牧业营收同比增加36.44%至72.9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27.90%至9.35亿元;现代牧业营收同比增长12.45%至31.8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125.02%至4.97亿元;上陵牧业营收同比增加21.24%至3.0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93.63%至0.21亿元;西部牧业营收同比增加48.60%至5.2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521.37%至0.13亿元;庄园牧场营收同比增加47.95%至4.8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57.12%至0.23亿元;原生态牧业营收同比增长11.47%至8.37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20.89%至0.98亿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见,优然牧业和现代牧业作为伊利、蒙牛的原奶供应商,在上市的上游牧场中强势领跑。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的2家乳企,分别是西部牧业和庄园牧场,但从财报中可见,大幅的增长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小基数或负基数。

原生态

相较之下,原生态牧业的情况不太乐观。在财报中其自述,主要原因是汇率兑损,以及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期内进口干饲料价格上涨,令其相关成本上升约13.9%。目前,原生态牧业正通过调整饲喂方式降低部分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牧业中期报告里也提及此事,今年上半年,玉米和豆粕成本分别增长37%和15%,公斤奶饲料成本从1.75元/公斤上涨至2.09元/公斤,整体现金成本从2.27元/公斤上升至2.6元/公斤,平均奶价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3.4%至4.39元/公斤,覆盖了饲料等成本的上涨,而这也是现代牧业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

根据国家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的预测,到2022年,国内的原奶供给与需求就将达到临界点,可能会出现过剩的情况。而现代牧业CFO苏建功也坦言,今明两年高奶价仍将维持,但上涨空间已有限。

区域乳企平平淡淡

作为区域性代表乳企均瑶健康、熊猫乳品、骑士乳业、天润乳业、皇氏集团、燕塘乳业,没有很大的惊喜也没有发现什么惊雷。唯一要说的就是均瑶健康,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减少4.46%至4.77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16.45%至1.24亿元。

均瑶健康

对于本次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均瑶健康表示,是受线下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以及均瑶健康转型发展的因素影响,公司在研发、管理、人员等费用投入增加,系公司主动调整蓄力,便于未来将聚焦渠道变革及产品优化,实现全渠道产品矩阵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财报发布的前一天,均瑶健康因2020年年报多处数据存在问题,被湖北证监局责令改正。具体来看,共有五点:1.列示的2019年原材料采购金额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不一致,金额相差3.75亿元;2.产销量情况分析表中披露的乳酸菌饮品销售量与下方文字说明披露的销售量存在1.11万吨差异;3.产销量情况分析表和销售收入产品情况中披露的产品销量共计存在1888.17吨差异;4.销售收入产品情况表和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披露的其他饮品销售收入存在43.39万元差异;5.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和成本分析表的分产品营业成本存在386.68万元差异。

除此之外,其他5家乳企中,从营收方面来看,皇氏集团以13.07亿元排在第一,往后的依次顺序是天润乳业10.55亿元,燕塘乳业9.48亿元,熊猫乳品3.90亿元,骑士乳业3.44亿元。

但从净利润角度来看,燕塘乳业以1.11亿元强势领跑,其余天润乳业、骑士乳业、熊猫乳品、皇氏集团分别为0.81亿元、0.40亿元、0.36亿元、0.11亿元。

贝因美、ST科迪处于危险边缘

贝因美和ST科迪可谓是难兄难弟,一个刚脱帽,一个新戴帽。从财报上来看,科迪营收2.69亿元,净利润0.08亿元。而能够实现扭亏主要是因为政府补助等一些非经常性损益。如果刨去这些,那么科迪净利润为-0.14亿元。

ST科迪

而贝因美营收11.21亿元,同比减少24.59%;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21.85%,然而这还是在有巨额的政府补助支撑下。扣非净利润0.17亿,虽对比去年同期来看,增长了不少,但这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很小,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贝因美扣非后净利润仅有322.2万。

贝因美

并且需要注意的的是,贝因美已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亏损,那么其能在今年下半年维持当下的增速还是未知。

外资乳企阶段承压

除本土乳企外,以达能、雅培、恒天然为代表的外资乳业也纷纷公布了相应的年业绩,虽整体有所回温,但相较于本土头部乳企的高增速发展,外资乳企因部分渠道受阻,增速和销量还有些放缓。

其中,达能发布2021上半年财报,披露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至118亿欧元。按产品分,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和饮用水和饮料业务都实现了增长,分别为3.2%、4.5%。但爱他美所在的专业特殊营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

具体来看的话,中国婴幼儿营养品业务的销售仍然呈现两极分化,中文标签产品在上半年实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外文标签产品在当季电商平台销售增长,但包括海外代购、亲友代购及香港平台在内的间接跨境渠道表现则继续承压,较2020年下半年下降约45%-60%。

雅培也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全球销售额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从业务板块来看,今年第二季度,雅培诊断业务的全球销售额达32.4亿美元;药品业务全球销售额约11.8亿美元;医疗器械业务的全球销售额约为36.6亿美元。

而营养品业务的全球销售额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9.5%。但对此,雅培仅表示成人营养品的新用户数一直在稳步增长,婴幼儿营养品在美国市场表现强劲,那么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又是怎么样呢?如果表现亮眼,为何不提呢?

再来看恒天然发布的2021财年中期业绩显示:报告期内,恒天然调整后税后利润达到4.18亿新西兰元。其中,作为恒天然最大的市场,大中华区的表现最为亮眼,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到3.39亿新西兰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包括原料供应、烘培、餐食、饮品等多方面,如果单单进口乳粉业务,又能给恒天然带来多少呢业绩呢?

展望下半年,尽管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拥抱变化,需要从容的底气,更需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行为,这也要求乳企提高自身的抗风险性。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木毅 站长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最近文章
  • * 暂无运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