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乳企三季度财报透视:营收净利双减、增利不增收成为行业主基调

2025年已过四分之三,国内乳制品行业在消费依旧疲软、成本高位运行、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多重压力下,迎来了新一轮财季的检验。从12家上市乳企陆续披露的财务数据可见,“营收和净利润双减”或“增利不增收”已成为行业主基调。

唯一!新乳业营收、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全面增长

在整体增长乏力的行业环境中,仍有个别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在本次统计中的12家乳企中,新乳业是唯一一家在营收、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三项核心指标上均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总营收84.34亿元,同比增长3.49%;归母净利润6.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48%;扣非净利润6.47亿元,增长27.62%。

据悉,其坚持“鲜立方战略”,将低温鲜奶和低温特色酸奶作为核心重点品类。在三季度期间,低温品类可谓是“立大功”,收入同比保持双位数增长。而常温品类则受到行业环境、消费习惯以及渠道结构等多方面影响增长有所承压。

骑士乳业

同样录得“双增”的还有骑士乳业,总营收9.14亿元,同比增长24.01;归母净利润3909.71万元,同比增长281.30%。值得关注的是,在报告期内发生了1506.29万元的非经常性损失,若将这部分影响剔除其净利润实则高达5416万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9.26%,表明其主营业务可能也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

事实上,在报告期内,其经营现金流为-3919.09万元,意味着企业通过主营业务收回来的现金,少于为了维持日常运营而支付出去的现金。

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在报告期内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经营状况:总营收905.64亿元,同比增长1.71%;归母净利润104.26亿元,同比减少4.07%。但值得关注的是,其扣非净利润达101.03亿元,同比增长18.73%。这说明伊利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际上在增强,净利润的短暂波动可能源于非经常性收益的减少。

四家乳企遭遇“双减”,皇氏集团和天润乳业亏损扩大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与前述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四家乳企陷入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其中,燕塘乳业和光明乳业虽仍保持盈利,但增长动力明显不足:总营收分别为11.79亿元和182.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55%和0.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31万元和8721万元,同比降幅分别达到34.32%和25.05%。

燕塘乳业|光明乳业

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层面可见,燕塘乳业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26亿元有所下降。而在上半年公布的财务数据中,其主力产品线普遍表现疲软,其核心市场广东省内及省外业务均出现双位数下滑。

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同样面临核心产品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境。从产品结构来看,其支柱业务“液态奶”实现收入101.46亿元,同比下滑8.57%,是拖累整体营收表现的主因。此外,“牧业产品”收入虽规模相对较小,为7.07亿元,但同比也下降12.49%,进一步加剧了整体营收压力。从地区表现看,其大本营上海市场与外地市场双双下滑,分别为4.00%和3.60%,表明其在国内市场面临全面承压。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光明乳业发布关于“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及要聚焦主业,提升经营质量;坚持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皇氏集团

除此之外,更为严峻的是那些亏损扩大的乳企。其中,皇氏集团总营收13.14亿元,下降12.97%;归母净亏损4924.47万元,亏损幅度扩大236.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7515.41万元。

对此表现,皇氏集团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导致毛利下滑,同时公司优化部分亏损业务单元,将资源集中于核心赛道,推动业务结构向“高附加值、高回报”转型。需要注意的是,皇氏集团现状十分危险,大部分业务增长均承压,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已从2020年-2024年连续亏损五年。

天润乳业

天润乳业的情况则较为特殊。其总营收20.74亿元,下降3.81%;归母净利润呈现亏损1061.45万元。然而,其扣非净利润却为7654.01万元,并实现了3.12%的增长。据财报显示,其亏损源于非经常性损失,主要是子公司处置牛只损失3317.28万元,对当期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但从经常性业务来看,其核心产品表现同样承压:除畜牧业产品增长外,常温乳制品、低温乳制品收入分别同比下降4.82%、4.53%。

五家乳企增利不增收,西部牧业与庄园牧场仍未扭亏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增利不增收”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共同特征。它们通过降本增效、产品结构升级、严控费用等方式,在营收略有收缩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的显著提升。

三元股份|贝因美

其中,三元股份、贝因美总营收分别为48.71亿元、20.33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0.06%、2.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84%、48.07%。从财报中可见,三元股份深化战略改革,坚持“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的经营策略,成本优化、营销聚焦等;而贝因美系本期成本率下降相应毛利增加,同时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然而,并非所有“增利不增收”的企业都已走出困境。

阳光乳业

阳光乳业总营收3.56亿元,同比下降7.62%归母净利润8740万元,同比微增2.24%。但扣非后净利润8748.25万元,同比下滑2.85%,说明其利润增长并非完全来自于主营业务的改善。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看,主要是因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报告期处置和淘汰生物性资产等损失以及其他的支出减少。

西部牧业|庄园牧场

西部牧业与庄园牧场这两个“难兄难弟”虽然净利润在增加,但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总营收分别为6.67亿元、6.2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5.01%、3.10%;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665.81万元、4844.08万元,同比分别减少11.85%、59.08%。

据悉,庄园牧场通过“规模化降本+精细化提效”增强盈利能力。一方面,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另一方面,在采购(集中招标降低饲料成本)、生产(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销售(渠道优化减少中间环节) 各环节推行精益化管理,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

而西部牧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9.33%,同时子公司花园乳业收到政府补贴款较上年同期增长103.54%,再叠加所得税费用进一步下降,使其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

纵观12家乳企的三季度财报,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乳业正告别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时代,进入一个以质量、效率和结构性调整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企业的业绩表现不再仅仅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增长,更依赖于其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产品的创新迭代、渠道的精细运营以及对非核心资产的有效管理。未来,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在消费升级与理性消费并存的新常态下,唯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真正以效率和价值驱动的乳企,才能在行业的深度调整中行稳致远。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最近文章
  • * 暂无运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