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规定“复原乳”不得作为原料,纯奶正式告别“科技与狠活”

据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消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已于9月16日正式开始实施。今后,只有纯羊/牛奶才能标注“灭菌乳”、“纯牛奶”等名称,彻底划清了纯奶与调制乳/含乳饮料之间的界限。

此举无疑将有力遏制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的“误导性宣传”,不仅净化纯奶消费环境,更有利于引导消费者形成清晰认知,提升对纯奶品类的信任度。

与此同时,这也迫使企业进行更清晰的产品定位,专注纯奶就要持续强化其“纯净、天然”的营养健康属性;而调制乳则需明确其风味饮料的定位,进行创新性开发。市场分化将愈加明显。

禁用“复原乳”,灭菌乳新国标透露了哪些信号?

今年开春以来,乳制品上游供应链端便开始了一场深度的变革。

先是有乳企叫停复原乳生产线,与地方牧场签订10万吨生乳保底收购协议;再是有2000头泌乳牛养殖户的自营牧场在3个月里估值翻倍;还有曾割据复原乳市场30%份额的某奶粉企业宣布转型酸奶、乳饮料赛道;紧接着,市场监管总局颁布了“糠氨酸”指标筛查体系,以其含量判断产品使用复原乳与否。

深追行业变革的本质原因,其实是源自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该修改单已于日前正式实施。

其中,新国标对灭菌乳的生产原料做出了明确修订:“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净化、均质、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是以,复原乳正式宣布退出灭菌乳历史舞台,不再作为灭菌乳的生产原料出现。

除此以外,新国标还透露出三大重点内容,包括:

1.原料“纯净化”。新国标终结了复原乳在灭菌乳中的使用历史,要求产品必须100%使用生鲜乳,强化了“灭菌乳=纯鲜奶”的本质属性。

2.标识更清晰。结合此前关于复原乳标识的规定,需醒目标注“复原乳”及比例,新国标从源头杜绝了“用复原乳生产却宣称是纯鲜奶”的模糊空间,消费者知情权得到进一步保障。

3.品质再定义。强调原料的“生鲜”属性,引导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纯羊奶/纯牛奶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本源,推动品质竞争回归高地。

对此,有业内专家估算道,“灭菌乳新国标将淘汰20%以复原乳为主的中小乳企,也将加速乳业向头部牧场化企业集中转移。”

灭菌乳即我们常说的“常温纯牛奶”,此前可以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即用奶粉加水复原而成。虽然奶粉亦是经生鲜乳加工而来,但经复杂繁琐的高温工艺加工后,很多活性营养物质被灭活流失,营养价值远远低于生鲜乳。

不过,复原乳并非毫无优势,与生鲜乳相比,成本价格更低,便于储存和运输。有业内人士透露,“从复原乳到生鲜乳,每升纯牛奶成本至少要增加1.2元。”

根据新国标规定,禁用复原乳这一原则目前仅局限于灭菌乳当中,并不意味着全面禁用,对于酸奶、乳饮料以及调制乳品还可以继续使用奶粉加水复原。但要指出的是,对于李X园、旺X牛奶等乳饮料或调制乳品而言,与纯牛奶之间的界限愈发清晰,曾暗暗对标纯奶的营养价值“叙事”难再维系。

“向上卷”,新国标加速行业洗牌出清

常言道,“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随着健康理念走进日常实践,整个社会的健康消费意识被逐渐唤醒,尤其对奶类产品的营养价值考量更甚以往。此前,国家优质乳工程就曾明确指出,天然活性营养是优质乳的核心标准。

所以,灭菌乳新国标的颁布不仅仅是为乳制品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更是回应了新时期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的消费嬗变,以“向上卷”产业升级思路重塑行业新格局。

首先,在原料成本上,过往依赖进口大包奶粉生产灭菌乳的模式被彻底切断,企业必须转向成本更高的生鲜乳。而国内生鲜乳价格波动较大,尤其在奶源紧张季节,成本控制压力陡增。

不过,也有乳业专家指出,“对比来看,目前国内生鲜乳的价格普遍偏低,并不会给企业造成大幅增加额外成本的压力。”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体量较大的乳业而言,对于缺乏奶源保障,依赖进口奶粉生产的低价灭菌乳中小乳企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面临被整合或淘汰,市场加速洗牌出清。相对应的,头部乳企优势愈发凸显,以稳定奶源供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市场格局愈发清晰。

再者,乳制品产业结构将出现深度调整。以生鲜乳为原料的“纯”灭菌乳或将成为市场绝对主流,含乳饮料/调制乳空间或将出现扩大趋势,因为部分原用于生产复原乳灭菌乳的奶粉可能转向调制乳、含乳饮料等允许使用复原乳的品类,加剧这些领域的上游竞争。

与此同时,低温鲜奶的战略地位也可能出现提升,因为新国标进一步明确了常温灭菌乳与低温巴氏鲜奶的原料界限,可能促使部分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者转向低温鲜奶,间接利好低温鲜奶市场发展。

最后,随着“纯鲜”政策颁布,消费者对“灭菌乳=纯生鲜乳”的认知也将更加清晰,不仅有助于推动“鲜活营养”走进生活日常,更提升了灭菌乳的消费价值和认同,也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全民营养知识概念的全面普及。

“液态奶”被“误伤”?

在灭菌乳新国标如火如荼推行之际,笔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部分消费者针对“水奶”这一品类的质疑。那么禁用“复原乳”,是否意味着“水奶”这一品类要走向终局?

水奶又名液态奶,全名为“液态婴儿配方奶”,与婴儿配方奶粉同属于婴儿配方食品,但由于两者的加工工艺不同,在储存期间营养成分变化及保质期长短等方面存在差别。

作为“舶来品”,液态奶在国内并不普及,一般在日本和欧美国家中比较流行,国内消费市场很小,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今年6月份,才将“婴幼儿配方液态乳”同“婴幼儿配方乳粉”一样纳入注册管理。

由于市场普及度不高,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液态奶”就是由婴配粉冲兑而来的,所以认为在“复原乳”禁用后,液态奶这一品类自然要随之淘汰。

实则不然。婴配粉在加工过程主要是将原料混合后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形成,不能达到商业无菌的状态。液态奶主要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等技术,可以避免了喷雾干燥过程中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流失。

由于技术操作难度更高,液态奶的价格普遍偏高,据统计,同款液态奶的价格是婴配粉价格的4倍。而除了价格太高之外,难储存和运输都成为液态奶市场难以快速发展的桎梏。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液态奶主要通过海外购等跨境方式进入国内,布局液态奶的国产品牌较少。

不过,凭借便捷即食的特点,液态奶还是收获了一部分高净值消费人群。因为液态奶是预先按照精准比例调配好的,不仅不用担心人工冲调比例不够精准出现的过浓或过淡的问题,也省去了清洗奶瓶等步骤,尤其方便外出喂养。

总而言之,“液态乳”虽属于灭菌乳,但并非由奶粉复原而来,而是从源头上省去了生鲜奶干燥压粉的过程,与“复原乳”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随着灭菌乳新国标施行,“液态乳”不仅不会淘汰,反而在乳制品行业整体向上高品质发展的风口里,或将迎来发展利好期。

新国标的颁布迫使企业回归“奶”的本质,将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更上游的奶源掌控力、更精益的供应链管理、更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和更深入的消费者价值沟通。

虽然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长远看,一个以“纯正生鲜乳”为基础、更透明、更注重品质的中国灭菌乳市场,将更能满足消费者对“真鲜奶”的期待,也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最近文章
  • * 暂无运营文章